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沙爾利周刊》編輯部成員在2006年的合影,右一為沙爾布,右二為卡布。(法新社)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道 外媒稱,法國諷刺性刊物《沙爾利周刊》的辦公室周三遭遇襲擊,導致至少12人喪生,事件背後的原因似乎是這份刊物長期以來對宗教、尤其是伊斯蘭教的嘲諷。一些目擊者稱,持槍歹徒開槍時稱他們是在保衛穆罕默德。
  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月7日報道,這不是這份挑釁性的左翼周刊第一次受到威脅。
  《沙爾利周刊》創立於1970年,那是在另一份出版物《剖腹自殺》雜誌因為對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去世進行嘲諷而遭禁之後。《剖腹自殺》雜誌的很多工作人員轉入了這份新刊物。
  雖然這份刊物從未曾大賣,但它因為抨擊極右翼政治家和名人等受矚目人物以及各種宗教的煽動性漫畫而迅速出名。
  1981年,《沙爾利周刊》因為資金不足而停刊,但它於1992年復興。2006年,該刊物引起了廣泛爭議,當時,它轉載了最早刊登於丹麥《日德蘭郵報》有關先知穆罕默德的爭議性漫畫,導致全世界穆斯林舉行抗議。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當時發表了一份聲明稱:“任何可能傷害他人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之事都應避免。行使言論自由應該本著負責任的精神。”
  作為回應,《沙爾利周刊》刊登了一封由12名作家和知識分子簽名的信,信中寫道:“我們,作家、記者、知識分子,呼籲抵抗宗教極權主義,推動自由、平等機會和世俗價值觀。”
  2011年11月2日,在該雜誌宣佈先知穆罕默德將是下一期“主編”一天后,《沙爾利周刊》的辦公室遭到燃燒彈襲擊和破壞。因為襲擊發生在清早,所以無人受傷。《沙爾利周刊》主編、以“沙爾布”的名字發表漫畫的斯特凡納·沙博尼耶此後對媒體說:“如果我們能嘲諷法國的一切,如果我們能談論法國的一切,但伊斯蘭教或伊斯蘭主義的影響除外,那很討厭。”沙爾布據信周三已被殺害。
  次年,在該周刊登載了更具挑釁性的有關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後,法國官員宣佈將暫時關閉在十幾個穆斯林國家的法國大使館、領事館、文化中心和學校,以保安全。儘管受到多個組織譴責,《沙爾利周刊》為自己的編輯選擇進行了辯護。該刊記者洛朗·萊熱當時說:“我們的目標是嘲笑。我們想要嘲笑極端分子——每一名極端分子。”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月7日,《沙爾利周刊》以反對組織化的宗教為榮,政治上天生就不正確。
  雖然在全世界和法國有很多人認為他們的編輯風格太具“挑釁性”或“冒犯性”,但他們對根本的民主價值觀的忠誠在這些凶手們被繩之以法之後將持久存在。
  在他的雜誌遭受襲擊多年後,犧牲的雜誌主編、深受喜愛的插畫家“沙爾布”在2012年最好地表達了這一點:“我不害怕報複。我沒有孩子,沒有妻子,沒有車子,沒有貸款。這也許聽起來有點自大,但我寧願站著死,也不跪著生。”
  法國《回聲報》網站1月7日報道稱,法國曆史學家斯特凡納·馬聚里耶2009年在編寫一本介紹《沙爾利周刊》歷史的書籍時,所用的標題為《笨蛋、惡人和周刊》。他實際上還可以再加上一個詞:“從不低頭”。這本創刊於1970年的諷刺雜誌是自由、叛逆和嘲諷式新聞的一個標誌性代表。自誕生以來就經常官司纏身,要求其停刊的聲音不斷。
  《沙爾利周刊》對於所發表的內容從來不做內部審查。它所刊發的漫畫通常以權力機關或權勢人物為諷刺對象,作品多能直中要害,經常會讓人哭笑不得。
  在經歷了7日的恐怖襲擊之後,從不低頭的《沙爾利周刊》還能不能重生?目前,法國電視臺、法國電臺以及《世界報》都表示願意為其團隊提供辦公場所。
  
  【延伸閱讀】《沙爾利周刊》血案震驚世界 德媒反思新聞自由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道 外媒稱,法國《沙爾利周刊》血案讓德國媒體普遍感到震驚,同時也引發了媒體對新聞自由、宗教、價值等多方面的思考。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1月9日報道,《世界報》寫道:恐怖襲擊的殘忍令人難以置信。襲擊對象是在其高峰時期堪稱伏爾泰後人的一個編輯部,也就是說,一個為公民思想自由鬥爭到底的編輯部。正因為襲擊者好象是來自法國,法國總統和總理因此面臨一場規模尚以難預測的挑戰。但不要以為這一挑戰只是針對鄰國--我是查理,我們都是查理。
  《法蘭克福彙報》寫道:法制國家不能容忍讓帶衝鋒槍和火箭彈發射器的男人們來決定我們的說、寫、畫、想。他們追求的是自由和開明社會的終結。事實上,對越來越多的人害怕伊斯蘭,人們並不感到驚訝。但堅信伊斯蘭和西方民主不可融合的人並不只是伊斯蘭份子。在歐洲許多國家都出現了類似於德國的反伊斯蘭化的Pegida集會。仇恨也在西方流涌,在喚醒暴力幻想,其中也包括Pegida在示威游行時教唆的針對“撒謊媒體”的暴力幻想。
  《法蘭克福評論報》認為:槍殺案首先是對伊斯蘭的挑戰,算不上是對西方的挑戰。槍殺案以令人震驚的, 不,以令人最憎惡的方式證實了西方民主和自由的存在。滿臉鬍子的誘惑者和被他們勾引上鉤的失去了方向的年青男人並不代表整個伊斯蘭。《沙爾利周刊》在諷刺批評時,對所有宗教一視同仁。這應該是記者的未來,也是西方同時更是所有穆斯林的責任:對宗教狂必須寸步不讓,因為正是這些人在嘲弄上帝。
  (2015-01-09 07:58:00)
  
  【延伸閱讀】台媒:《沙爾利周刊》下周將如期出刊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道 臺灣“中央社”1月8日綜合外電報道稱,法國《沙爾利周刊》1名躲過死劫的員工8日告訴法新社,這本走諷刺路線的雜誌下周將如期出刊。
  在7日的攻擊中幸存的專欄作家裴路(Patrick Pelloux)表示,14日出版的《沙爾利周刊》將展現大無畏勇氣,標舉“愚蠢將落敗”的精神。他說,其他同仁馬上就要開會。
  裴路指出:“實在很難受。我們都身陷苦楚,感到哀傷恐懼,但我們無論如何還是會出版雜誌,因為愚蠢將落敗。”
  裴路還表示,這場大屠殺過後,員工無法進入《沙爾利周刊》總部,出版作業必須在雜誌社以外的地方進行。
  包括5名漫畫家在內的12人在7日的攻擊中喪生,兩名警察也在死者之列。
  (2015-01-08 20:10:31)
  
  【延伸閱讀】法新社:《沙爾利周刊》槍擊案嫌犯位置已“鎖定”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道 據法新社1月8日報道,消息人士稱,已鎖定兩名參與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沙爾利周刊》槍擊事件的嫌犯的位置。據信,兩人藏身法國北部地區。
  英國廣播公司援引法國BFMTV電視臺的報道稱,有目擊者表示,兩名攜帶大量武器的嫌犯正位於高速公路的一輛汽車上。
  路透社記者拿到的警方文件顯示,這三位槍手的名字分別是Said Kouachi,34歲,Cherif Kouachi. 32歲和Hamyd Mourad 18歲。
  法媒消息稱,槍擊案3名嫌犯中年齡最小的嫌犯Hamyd Mourad(18歲)已經向警方自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疑似法國《沙爾利周刊》槍擊案凶手照片曝光。圖為32歲的謝里夫。
  (2015-01-08 18:35:00)
  
  【延伸閱讀】《沙爾利周刊》槍擊血案時間軸:驚心動魄6小時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道 法國巴黎《沙爾利周刊》1月7日浴血,槍手屠殺12人,震驚全球。以下為臺灣“中央社”綜合外電整理出的屠殺式攻擊時間軸:
  巴黎時間上午11時20分,兩名從頭到腳著黑色裝束的男子鑽出巴黎市區1輛黑色轎車,第3名男子則留在車上。下車的男子都持有AK突擊步槍,其中一人還攜有火箭筒。
  11時25分,兩名槍手在《沙爾利周刊》辦公建築外遇見剛從托兒所接到女兒後回辦公室的周刊女漫畫家雷伊,並脅迫她按下數字門控安全系統密碼,進而闖進辦公室。
  11時35分,《沙爾利周刊》總編輯和記者正開會議,辦公室在走廊另一頭目擊者說,她聽見“巨大爆炸聲”。
  目擊者也說,槍手先大喊殺害目標的名字,再槍殺他們,死者包含47歲的總編輯夏邦尼耶。
  11時40分,周刊作家雷格奮力按下警鈴並打了一通電話。他告訴友人:“報警,這是大屠殺、血洗。大家都死了。”然後電話就斷線。
  11時50分,警方騎自行車抵達現場,更多警力抵達現場後爆發駁火。槍手回到街頭,看起來像剛抵達時一樣冷靜。躲在屋頂上的目擊者說,槍手朝警車開了12槍以上。
  槍手開車逃逸時,再度遭遇另一輛警車。槍手瘋狂掃射警車,警車駕駛受傷,一路在街道上倒車,最後撞到路旁停放車輛。受傷駕駛蹣跚下車,令人心碎的影片顯示,槍手下車朝這名警察開槍,警察倒地,放開武器,似乎是在請求槍手饒命。最終一名槍手靠近這名警察,朝他頭部近距離開槍。
  中午時分,警方加強法國媒體維安,包含《世界報》,法國恐怖攻擊警報層級升高。槍手逃逸至距離斯大林格勒戰役廣場不遠處,而後棄車,並劫車繼續逃亡。
  下午4時30分,反恐警力搜索攻擊者位在巴黎市郊龐坦可能的藏身處,但沒有逮捕任何人。
  下午5時,數千民眾於夜幕低垂時分在巴黎市中心悼念受害者。
  (2015-01-08 12:54:33)  (原標題:《沙爾利周刊》"挑釁史":我們的目標是嘲笑一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t87vtgr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